全球首版新冠病毒蛋白質組芯片成功制備
據(jù)麥姆斯咨詢介紹,位于三龍灣高端創(chuàng)新集聚區(qū)的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佛山分所,與其他科研團隊合作,成功制備全球首版新冠病毒蛋白質組芯片。該芯片將助力新冠肺炎的診斷和治療,推進新冠病毒疫苗的研發(fā)和抗新冠病毒藥物的開發(fā)。
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,研制新冠病毒疫苗、找到治療新冠肺炎的特效藥,已成為全球病毒研究專家和醫(yī)藥學家的當務之急。日前,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佛山分所,與上海交通大學系統(tǒng)生物醫(yī)學研究院陶生策課題組通力合作,合成得到了新冠病毒的全套27個蛋白質的表達克隆。在此基礎上,他們成功制備新冠病毒的20個蛋白并于3月2日制備了第一版新冠病毒蛋白質組芯片。
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佛山分所相關專業(yè)人員介紹,冠狀病毒由位于內(nèi)部的遺傳物質——正鏈單鏈RNA,圍繞在遺傳物質外側的蛋白質,以及最外側由脂質和糖蛋白組成的包膜構成。包圍著遺傳物質的多個蛋白質不僅起到保護病毒遺傳物質的作用,而且也參與了病毒入侵宿主細胞的過程。因此,對新冠病毒入侵過程中病毒蛋白質和宿主免疫系統(tǒng)之間的互相作用機制進行研究,是新冠肺炎診斷和防治的核心。不同于研究單一或少數(shù)幾個蛋白質,新冠病毒蛋白質組芯片能夠展現(xiàn)宿主免疫系統(tǒng)對不同病毒蛋白產(chǎn)生抗體的全景發(fā)展過程,在多個領域得到應用。
一是作為診斷工具,提高新冠病毒檢測靈敏度,對病程和病情嚴重程度進行預測;二是作為宿主免疫研究工具,推動對免疫過程機制和機理的研究;三是作為疫苗評估工具,助力疫苗的篩選和前期評估,加速疫苗的開發(fā)進程; 四是助力對病毒侵染、復制合成等關鍵機制的揭示,并給出有潛力的靶蛋白用于藥物研制。
接下來,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佛山分所將在此階段性成果的基礎上,利用該芯片進一步開展新冠肺炎疾病機理研究、臨床診斷測試等工作。
免責聲明:文章來源麥姆斯咨詢 以傳播知識、有益學習和研究為宗旨。 轉載僅供參考學習及傳遞有用信息,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如侵犯權益,請聯(lián)系刪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