微流體技術的概述
概念
微流體技術是指在微觀尺寸下控制、操作和檢測復雜流體的技術,是在微電子、微機械、生物工程和納米技術基礎上發(fā)
展起來的一門全新交叉學科。
詳細介紹
與微電子技術不同,微流體技術不強調減小器件的尺寸,它著重于構建微流體通道系統(tǒng)來實現(xiàn)各種復雜的微流體操縱功能。
與宏觀流體系統(tǒng)類似,微流體系統(tǒng)所需的器件也包括泵、閥、混合器、過濾器、分離器等。盡管與微電子器件相比,微通道的
尺寸顯得相當大,但實際上這個尺寸對于流體而言已經是非常小。微通道中的流體流動行為與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所見的宏觀流
體流動行為有著本質的差別,因此微泵、微閥、微混合器、微過濾器、微分離器等微型器件往往都與相應的宏觀器件差別甚大。
為了精確設計微流體系統(tǒng)中所需的器件,首先要確定微通道中流體的流動性質?,F(xiàn)在人們利用共焦顯微鏡成像技術可以方
便地對微通道中的流動過程進行量化,達到了以往無法實現(xiàn)的高分辨率。世界上第一個微流體器件由英國帝國理工大學
(Imperial College)的曼齊(A. Manz)、美國橡樹嶺國家實驗室的拉姆齊(M. Ramsey)等科學家在1990年代初研制成功。
該器件是利用常規(guī)的平面加工工藝(光刻、腐蝕等)在硅、玻璃上制作的。盡管這種制作方法非常精密,但成本高,且不靈活,
無法適應研發(fā)需求。懷特賽茲(G. M. Whitesides)等人又提出一種“軟光刻”微加工方法,即在有機材料上印制、成型出微結
構,從而能方便地加工原型器件和專用器件。另外這個方法還能構建出三維微通道結構,并能在更高層次上控制微流體通道表
面的分子結構。
近年來微流體技術(Microfluidics Technology)的快速發(fā)展,已經在化學、醫(yī)藥及生命科學等領域上造成革命性的沖擊。
現(xiàn)狀
而生物芯片更被視為是后基因時代(Post-Genome Era)用來解讀基因序列之重要工具。微流體生物芯片目前受到極大的重視。
微流體芯片,又被稱為“芯片實驗室”(Lab-on-a-chip)。它是利用微機電技術將一般實驗室所使用的分離純化混合,以及酵素反
應等裝置微小化到芯片上,以進行生化反應、過程控制或分析,其構造遠較微數(shù)組芯片復雜得多,依其應用范圍可再細分為:
樣品前處理芯片、反應型芯片及分析型芯片等三大類??蓪ξ⒘苛黧w(包括液體和氣體)進行復雜、精確的操作,如:混合和分
離微量流體、化學反應、微量分析等等。微流體芯片還可以在稀有細胞的篩選、信息核糖核酸的提取和純化、基因測序、單細胞
分析、蛋白質結晶等方面發(fā)揮獨特的作用。因為其具有體積輕巧、使用樣品/試劑量少、反應速度快、大量平行處理及可拋棄式等
優(yōu)點,因此在生物技術研究上的應用范圍非常廣泛。
噴射技術
是最成熟的微流體技術,它使用直徑小于100微米的孔來產生微滴。這項技術可用于輸運微反應中的微量試劑,
以及將微量DNA樣品分發(fā)到載體表面形成微陣列(參見DNA芯片制作中的化學噴射法、壓電噴射原位合成法)。
標簽:   微流體 生物芯片 微通道 微過濾器
- 上一條微流控芯片的基質材料
- 下一條分子診斷